在世界中找尋可能

「解構主義」


用解構主義來看世界,世界裡面的任何物事,不過是文本(Text)。一切都是文字和意義的表象。至於要在這個世界中將文本記錄下來,記錄下來的文本只能是不充分的,不完整的。


首因是因為我們不可能無遺地感受這個世界的流動,事物發展的進程。我們所能夠感受的,就算你的感官有多良好,感受當中都必然存在著不可能填補的空白,因為我們只能是我們,只有一個角度,主觀的角度,也就是「我」。用個簡單例子來說,我只能在某個時空某個地點某個向度去看一片落葉,而不能從其它的向度,比如說,用蟲的角度?感官,是偏見的。


其次是因為文字的障礙。「文字這種不完整的載體,只能載著不完整的情感。」樹上春樹先生在小說裡的一句話,其實文字不單不可完全裝著情感,連載著事物本身都成問題。 


 「聽聽,那冷雨。看看,那冷雨。嗅嗅聞聞,那冷雨,舔舔吧,那冷雨。雨在他的傘上這城市百萬人的傘上雨衣上屋上天線上,雨下在基隆港在防波堤海峽的船上,清明這季雨。雨是女性,應該最富于感性。雨氣空而迷幻,細細嗅嗅,清清爽爽新新,有一點點薄荷的香味,濃的時候,竟發出草和樹林之後特有的淡淡土腥氣,也許那竟是蚯蚓的蝸牛的腥氣吧,畢竟是驚蟄了啊。也許地上的地下的生命也許古中國層層疊疊的記憶皆蠢蠢而蠕,也許是植物的潛意識和夢緊,那腥氣。」-「聽聽那冷雨」余光中


 文字精煉,字字鏗鏘,情感也不失細膩,但他真的把冷雨完全勾劃出來了嗎?不,完全不,它只是描寫了雨最美最動人的一面,而陰暗面陰暗了在文字的背後。


 因此我們能活的只有這個世界存在著的文本,文本本身是流動的,感覺到再接觸到某部分的文本,文本就會產生延異,向某個向度猛然擴張而最終通往某終點。要通向特定終點,就要找到特定部份的文本,然而你可能向它失之交臂。


  這流動著的文本,用不完整的文字記錄下來,是幾近沒有意義的。我的記錄,只是為了讓自己的意念能引領著自己通往那文本。而不是從事虛幻的文學創作,尋找和創造通往令一個有固定文本和意念,卻又有著無限可能的世界。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Lying from you 英文/中文歌詞

Linkin Park - Burn it down 英文/中文歌詞

Lukas Graham Mama Said 中文歌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