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筆記(1)--閱讀董啟章
不是第一次董啟章這本「天工開物,栩栩如真」,分別在於第一次是掃讀,第二次是用心去讀,或可稱之為精讀。不敢說讀通了這本書,但對這書產生了感覺。
用旋風掃落葉式的方法讀書始終難以捉到那匠心和神韻。
先說說董啟章先生。作品充滿著作家的文字,而文字是思想的載體,文字本身或許有點虛偽,容或有點欠缺。但是,要清楚知道他的作品究竟表達著什麼意思,不能只看文字,作家背景也是重要一環。
董啟章,港大比較文學糸碩士,也是香港碩果僅存的一流作家,先後羸得十數過頂級的文學獎項,從香港到台灣都有。當然,一流作家於香港,就是落魄作家,連三餐都成問題的工薪階層。厲害如他,也得靠獎金,靠教寫作維生。
他的文學作品主要傳遞一種意念:「在現今消費主義橫行的社會,物欲橫流,今天的流行產品,他朝成為人人嗤之以鼻的過氣古董。流行產品本身沒有任何價值,也許有丁點,但也會隨著時間而消逝。要令物件有意義,則要為物件加上一件事,利用物件作為事,作為感情的載體。物件和事情間互相牽引,互相影響,形成一層層,絲絲入扣的關係。」這和李天命先生所說:「「物件」 是無常的、可毀滅的,但「事件」則是恆常而不可能毀滅的。」有不某而合之處,也是我一直抱持的信念。
「物件不重要,事情重要,感情重要。」
這本書,是他的零五年的作品,長編小說,自然史三部曲的第一本。副標題是「二聲部小說」。獲得聯合報最佳書獎,紅樓夢文學作物獎,開卷年度十大好書獎,幾乎包攬了台灣所有的文學獎,但是為什麼這本書能夠如此成功?
「意念」,故事裡面其實從頭到尾,只有一個「我」,「我」就是董啟章先生本人,在故事裡面寫小說,或稱「在文字工場裡創作」,勾劃出他爺爺,爸爸,和自己三代人的故事。同時記述香港發展的歷程,再以和虛構人物「栩栩」的對話,補足了整個故事的欠缺部份。但整個故事的意念,不是三言兩語可以說清的。
然而,在現實世界,欠缺的部份,無法填補。
現實和虛構,歷史和未來,物件和人物,三者也是整本小說也在面對的東西。一開始利用事物作情感的載體,最後卻自我批判物件用以裝填情感的不完備性。
「時間在走,物事在變,情感也會隨之流逝。文字再強,也留不住當時意念的全部。」
文字是不完整的載體,只能有不完整的意念。那,我在做什麼?
用旋風掃落葉式的方法讀書始終難以捉到那匠心和神韻。
先說說董啟章先生。作品充滿著作家的文字,而文字是思想的載體,文字本身或許有點虛偽,容或有點欠缺。但是,要清楚知道他的作品究竟表達著什麼意思,不能只看文字,作家背景也是重要一環。
董啟章,港大比較文學糸碩士,也是香港碩果僅存的一流作家,先後羸得十數過頂級的文學獎項,從香港到台灣都有。當然,一流作家於香港,就是落魄作家,連三餐都成問題的工薪階層。厲害如他,也得靠獎金,靠教寫作維生。
他的文學作品主要傳遞一種意念:「在現今消費主義橫行的社會,物欲橫流,今天的流行產品,他朝成為人人嗤之以鼻的過氣古董。流行產品本身沒有任何價值,也許有丁點,但也會隨著時間而消逝。要令物件有意義,則要為物件加上一件事,利用物件作為事,作為感情的載體。物件和事情間互相牽引,互相影響,形成一層層,絲絲入扣的關係。」這和李天命先生所說:「「物件」 是無常的、可毀滅的,但「事件」則是恆常而不可能毀滅的。」有不某而合之處,也是我一直抱持的信念。
「物件不重要,事情重要,感情重要。」
這本書,是他的零五年的作品,長編小說,自然史三部曲的第一本。副標題是「二聲部小說」。獲得聯合報最佳書獎,紅樓夢文學作物獎,開卷年度十大好書獎,幾乎包攬了台灣所有的文學獎,但是為什麼這本書能夠如此成功?
「意念」,故事裡面其實從頭到尾,只有一個「我」,「我」就是董啟章先生本人,在故事裡面寫小說,或稱「在文字工場裡創作」,勾劃出他爺爺,爸爸,和自己三代人的故事。同時記述香港發展的歷程,再以和虛構人物「栩栩」的對話,補足了整個故事的欠缺部份。但整個故事的意念,不是三言兩語可以說清的。
然而,在現實世界,欠缺的部份,無法填補。
現實和虛構,歷史和未來,物件和人物,三者也是整本小說也在面對的東西。一開始利用事物作情感的載體,最後卻自我批判物件用以裝填情感的不完備性。
「時間在走,物事在變,情感也會隨之流逝。文字再強,也留不住當時意念的全部。」
文字是不完整的載體,只能有不完整的意念。那,我在做什麼?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