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12月, 2012的文章

成年是甚麼一回事

  小時侯,我們都期待著成為大人的那一天。大人的世界雖然是未知的卻是美好的,在當時我們的眼中,大人是有自由的,想做什麼就做什麼。飲酒,食煙,睇A片,光明正大。現在,長大了,原來不過是這麼一回事。   成年,令我們必須負起責任。自由必然伴隨著責任,正如存在主義者說人的自由是一種詛咒,我們想逃,也逃不掉。我們的確有了上述所講的自由,有更大的自主權去決定自己的每一個行動。但是這些行動所伴隨的後果,都得由我們自己一一承擔。走堂OK,教授不會理你,只是你的GRADE會爛掉。食煙也OK,政府覺得你長大了,只是你的肺會爛掉。沒有加諸於自身的限制,自己就得控制自己,照顧自己,這個責任比當初讀好書考公開試難多了。沒有人為你做決定,你就得為自己做決定,讀書也好,愛情也好,朋友也好。   成年,使我們學懂放棄。我們是幸運的一群,不用剛成年就被扔出去社會工作。我們這比較懂得考試制度的一群,能在大學裡晃多幾個年頭,思索一下人生,社會及其他我們生命中重要的事物。容或我們四年之後能夠找到一條適合自己的路,但是那條路同樣崎嶇難行,定必會趺趺碰碰。人事關係容或爾虞我詐,時間關係也許再沒時間讀書打球,喜歡的東與西,珍惜的人與物,也許都得放低。   成年,令我們學懂擁抱寂寞。中學同學,大學同學,甚至是最親的朋友戀人,各自也有自己的事要忙要做。許多時侯,我們都得自己獨處。也許現代通訊科技的發明令「獨處」消失,但那種虛無縹緲似有約無的溝通,能替代那種人與人之間在同一時間同一地點的共處嗎?   成年,令我們學懂的東西太多太多,要盡數的東西數一晚也數不完。   成年,也許就是這麼一回事。

Sem breaK break唔break

  上週五,餘下的兩份學期論文也上交中央了,我也就終於放假了。這個不是什麼暑假寒假乜假物假,而是Sem Break,兩個學期中間的休學時段。想要做的事很多,也想要好好休息一下,不過在休息之前,我們得先回答一個問題:什麼是休息?   休息是工作的相對?那就是說不用勞動力的活動就是休息囉?但是籃球也得消耗體力,那打籃球豈不是不是休息?看來這定義有誤,那麼正確的定義應該大概是--自發性的活動?   看書是自發,打籃球是自發,睡個好覺也是自發,嗯,這個定義比較精準。但是第二個問題又來了,但是我不在Sem Break的時侯也會打球,也會看書,也會睡個天昏地暗,搞不好更會常常跟朋友聊到兩三點,那麼我Sem Break跟不Sem Break有什麼差別呢?幹,好像未有。   真的差別或者說是唯一的差別就是有沒有Lecture跟Assignment了,但是大學的上課似乎也是自發的,因為大部份跟本不用點名,就是看你去不去而已。然後Assignments通常都是一些很喜歡的題目,不發Assignment的情況下有時侯也會跑去讀那些材料。那麼我Sem Break跟不Sem Break有什麼差別呢?幹,好像未有。   反而說Sem Break經常要補習補習補習補習,休息的時侯好像還少了一點,看來這Sem Break不是Break

社會學的想像力

  幾天之前,午飯時侯有點空閒時間,去四三零那裡上上網,望到一篇文章,是台灣東海大學社會學系的教授寫的。那篇文章的標題是:「實踐與反思作為社會學的想像力」他論述的主要內容其實離不開兩個範疇,第一個是現存社會學教育的流弊,第二個是社會學的個人實踐。文章寫得不錯,簡單概括一下。   第一點,他說現在社會學的教育似乎把東西教得太籽細,在學生未曾掌握到何謂社會學的想像力的時侯就教導學生大量社會學的概念,將社會學拆成一個個太少的零部件再一個一個的學習,令學生往往不明白社會學其實是什麼一回事。其他科目例如數學,物理,將課題拆成一個個獨立的個體沒有問題,但是社會學是一個整體的意識,假若在學生未曾掌握或者明白社會學的意識-也就是社會學的想像力之時強行要學生學習社會學內的概念,對學生學習社會學反而有反效果。他認為社會學的意識就像一部大合唱,要教授這種意識必然是透過整體而且全面的實踐,而非單單教授學生一個個的概念。   第二點,他說社會學想像力的重點在於自身的認識和反思,社會學不是透過讀出來的,更不是透過背出來的,而且是透過強烈認識自我的企圖心才可以學懂的。他說,社會學雖然是一們跳出個人角度去看社會的學問,但是實際的重點還是在自身身上,社會限制如何加諸於我?社會的組成如何改變我的生活?我在社會的角式為何?社會學,其實是一們認識自己的學問。現存的書本,文章大多都是由西方學者出版,書中用到的生活例子不但可能與自己生活無關,重點更在於它根本不是讀者本身的經驗。也即是說,書中的例子,不是讀者自己生活的一部份,讀者要學習社會學,就得有強烈的企圖心,問述提過的問題,然後透過自我觀察,學習理論並應用分析,透過這一種實踐和反思,才有可能學懂社會學的想像力。   其實還有第三點,第三點是說社會學的主觀意識,不過難度較深,需著墨較多,下次再談。   是談談第一點,我覺得作者說得很對,今個學期我有兩個社會學主修的Courses,一個是每日的社會學,另一個是社會學導論。第一個是陳健民教授教的,他用的方法正正是作者說的第一點,用社會學的意識,也就是將社會學的角度放到我們日常生活之事當中去細思研究,而非教授社會學的概念。而第二個是Anthony教的,他就是教授無數個社會學的概念讓學生去讀。結果,不是說Anthony的課不好,但我覺得陳教授的比較好,在陳教授的課雖然學不到很多社會學的概